南台灣21家企業獲頒聯合國碳權憑證

南台灣21家中小企業透過永續合作夥伴網絡(FSPN),完成企業組織碳盤查、及向聯合國購買碳權,完成「碳中和」,同步在17日發起組成台灣首創的「50淨零解方聯盟」,成為中小企業碳中和模範,將協助與邀請更多中小企業一同加入,2030年落實企業碳中和,實現低碳生活,承諾2050年上下游合作夥伴,達到淨零排放。

自主完成碳盤查後,進行碳中和的南台灣21家中小企業,17日成立「50淨零解方聯盟」,並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論壇,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長何晉滄、高雄經發局長廖泰翔、高雄環保局長張瑞琿等首長與會,並由3位首長將聯合國CER碳權憑證頒給21家企業。

永續合作夥伴網絡FSPN聯盟南區謝伯彬總會長表示,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修正草案2023年1月10日在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,除了將2050年達淨零排放的長期目標,明確入法,並提升層級強化氣候治理、明定徵收碳費專款專用、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、強化排放管制、以及誘因機制促進減量,也劃分中央與地方權責事項。 謝伯彬指出,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除了排碳大戶最關注的碳費徵收機制,接下來,環保署將對企業的「排放源」徵收碳費,預計2024年針對年排碳量逾2.5萬公噸、共287家排碳大戶,開徵碳費。

他說,國內中小企業也即將面臨2023年,來勢洶洶的黑天鵝,因此,台灣159萬家中小企業,勢必要搭上綠天鵝供應鏈,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,為了解決中小企業主身陷「碳焦慮」的循環,自主完成碳盤查後,進行碳中和的南台灣21家中小企業,17日成立「50淨零解方聯盟」,將結合產官學研的能量,一起迎戰「綠天鵝」。

透過FSPN完成企業組織碳盤查,並已向聯合國購買碳權,完成「碳中和」的南台灣21家中小企業,包括護全禪心國際、祈農揚、邁可森創意、Jo Model時尚香氛品牌、論騰資訊科技、伯津淨水、永泉國際、YinAction行動體育課、格林企業社、幸福入口、彌羅港水產、采昌企業行、季桔國際、未茉設計、席恩資訊、蜂巢氏、知覺優格、森焱上饌鍋、邁思國際旅遊、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、以及慕心國際公司。

高雄經發局長廖泰翔致詞指出,氣候變遷是人類目前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,從2022年的相關措施可以看到,國內外都在淨零議題上,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為,從歐盟的「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」、美國的「清潔競爭法(CCA)」、以及國際大廠對供應鏈的要求,都可以看到產業面臨著許多外部的壓力。

他說,我國立法院在今年1月10日也三讀通過了「氣候變遷因應法」,意味著台灣也在淨零議題上加入領先的行列,高雄市身為台灣第三大城市,擁有多元的產業結構,也有許多產業聚落,都面臨著國內外的淨零壓力,因此,高雄市政府積極地協助不同企業,推動淨零轉型。

廖泰翔表示,此次論壇看到有許多企業,已經進行了自願性的碳盤查,也購買了聯合國的碳權、進行碳中和的自我宣告,已經踏出了因應氣候危機的第一步,他期許企業未來可以在淨零與ESG的議題上,持續向前邁進。

原文:https://www.ctee.com.tw/news/20240422700943-431202